合欢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诗经中的植物之谖草 [复制链接]

1#

焉得谖草?言树之背。愿言思伯,使我心痗。

这是出自《诗经·卫风·伯兮》中最后两句,整首诗讲的是妻子对远征丈夫的思念。春秋时期,卫国的第15任国君卫宣公讨伐郑国,*队出征久不归家,家中妻子十分忧虑,文中的“伯”指的是家中兄弟最年长者,在当时女子也可以叫她的丈夫为“伯”或者“叔”。整句诗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“哪儿能找到谖(xuan)草呢?把它种在屋的北面以解忧愁。思念着我的丈夫,使我忧伤焦虑。”那么这个谖草又是什么呢?为什么要在思念丈夫忧伤的时候种植它呢?

焉得谖草?言树之背。

《毛传》中说“谖草,令人忘忧”,《诗经集传》中的解释是“谖草,合欢。食之令人忘忧者。”谖字,通“萱”,谖草也就是萱草。说到这儿是不是很多人想到了什么,没错!它就是中国古代的母亲花,又被叫做“忘忧草”。它在我国的栽培已有多年历史,最初的时候用于思念亲人时解忧,后来逐渐被专门用于为母亲解忧的意思。据说古时候当家中的孩子要远游时,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,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,忘却烦忧。尤其到了唐宋年间,民间种植萱草很普遍,通常种植在家里的后庭。后院常是眷属与母亲居住之地,是处于整个住宅的北部,所以又有以“北堂”或“萱堂”代称母亲的习惯。

古代萱堂

谖草大多生长在山坡、湿润草地或明湿林下,中国各地广泛栽培,花色明艳,花果期为5-7月,古人认为观赏萱草可排遣忧思。在化学颜料还没有发明之间,因为萱草色彩艳丽,还是一种常用的染料。它的草和根可入药,有凉血止血、清热利尿的功效,用于治疗多种疾病。

晋代的周处在《风土记》中记载:“怀妊妇人佩其花,则生男。”所以萱草还有一个别名“宜男”,传说怀孕的妇女佩萱草花后就会生男孩,这个说法跟古代人重视生男孩子的风俗是分不开的。

萱草

关于萱草还有一个传说,相传,当年陈胜家境十分贫困,因为长期吃不饱饭而全身浮肿,每天靠讨饭度日。有一天,陈胜讨饭来到一户姓*的母女家,*婆婆见陈胜的可怜模样,给他蒸了很多萱草花让他吃。陈胜狼吞虎咽,连吃了三大碗,没想到几天后全身浮肿消退了。大泽乡起义后,陈胜称王将*婆婆母女请进宫里奉养。日子一长,吃惯了珍馐美味的陈胜突然想起了当年萱草花的美味,便请*婆婆再蒸一碗给他吃。

*婆婆于是又采了一些萱草花,蒸好送给陈胜。陈胜吃了一口,竟然觉得难以下咽,感觉十分奇怪。*婆婆说:“这没什么可奇怪的,您当时是饥饿之时觉得萱草香,现在吃惯酒肉自然就觉得萱草苦。”说的陈胜十分羞愧。从此,陈胜专门在宫中辟出一块地方种植萱草,并时常吃它。因为*婆婆的女儿名叫金针,所以人们又叫它“金针菜”或者“*花菜”。后来民间也纷纷效仿种植萱草食用,被郎中发现萱草可以治疗浮肿病症,制成一味常用中药,在药中称为“萱草根”。

陈胜像

其实萱草不等于是*花菜,*花菜只是萱草科目的一种,但除*花菜以外的萱草类的植物大多是不能食用的。它们两种植物的样子很好区分:*花菜的花朵瘦长,花是嫩*色的;而观赏用萱草的花则是百合花形状,花色一般是橘*色,有的接近红色,非常鲜艳。我们日常看到花坛中美丽的萱草花不是*花菜,*花菜一般在菜地里,千万不能贪图便宜从花坛中采“萱草”来吃,它里面含有大量秋水仙碱,会刺激肠胃和呼吸系统,还会口干、腹泻、头晕。而新鲜*花菜中也含有少量秋水仙碱,通过制成干品,高温烹煮或炒制即可食用。

萱草与*花菜

萱草花的花语是“忘却一切不愉快的事”,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蕴含在其中,所以萱草也常常被文人墨客所传唱,最古老的当数篇首提到的《诗经》中的描写。西汉时期,出使西域被匈奴扣留19年的苏武在诗中这样写到:“亲人随风散,沥滴如流星,愿得萱草枝,以解饥渴情”。借用萱草聊解对故土和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。

到了南北朝以后,许多诗歌更是将萱草与忘忧相连,使萱草成为一种充满传奇色彩的花草。如南朝齐国的王融诗曰:“思君如萱草,一见乃忘忧”;唐朝的李白有诗:“托阴当树李,忘忧当树萱”。白居易写到:“杜康能散闷,萱草解忘忧”。宋朝刘敞诗云:“种萱不种兰,自谓忧可忘”。萱草在中国古代已成为人们解脱忧愁的一种精神寄托。

苏武像

而作为中国古代的母亲花,文人的吟颂更是不计其数,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唐朝孟郊的《游子》,诗中写道:“萱草生堂阶,游子行天涯;慈母倚堂门,不见萱草花。”其中字字深情,包含着孟郊对母亲的慕孺之情。孟郊自小才华出众,但家境贫寒,母亲辛苦将他抚养长大,孟郊一直想要考取功名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,却一生命运多舛,直到年近五十才中举,做了一个小小的溧阳县令,他的诗充满了对母亲的愧疚。

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诗中写道:“萱草虽微花,孤秀能自枝,葶葶乱叶中,一一芳心插。”在诗中以芳心比喻母亲的爱心;*庭坚的《萱草》诗是这样说的“从来占北堂,雨露借恩光”。朱熹老夫子也曾写过《萱草》,诗曰:“西窗萱草丛,昔日何人种,移向北堂前,诸孙时绕弄”。元代的王冕在《偶书》中写“今朝风日好,堂前萱草花。持杯为母寿,所喜无喧哗。”诗中无一不是借用萱草歌颂了母爱。

孟郊与母亲

到了现代,说起母亲花,更多的人想到的是康乃馨;吃*花菜的人不少,但知道其中所包含的故事的人却很少,借此篇科普一下,希望能为传承传统文化尽一点微薄之力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