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欢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如皋城里,寻找李渔的气息 [复制链接]

1#
彭洋 http://m.39.net/news/a_9192503.html

那年初冬去如皋采访,这个小城比想象中要好,街上两边的树很大,走在定慧寺附近的路上,路边竟全是银杏树,金*的落叶洒在人行道上,有点奢侈,让人不忍心踩踏。走在大街上,两边的商店也不张扬,说实话我很不喜欢那种挂满商业广告的虚假繁荣,给人一副张牙舞爪的样子。在水绘园附近,我还见到一个规模很大的古玩市场,里面走动着许多闲人,东张西望,或发呆,或陶醉。

我认为衡量一个城市的生活品质:一是有没有名贵和高大的树木。二是有没有无所事事的闲人。三是有没有野猫调情。因为真正有了烟火气息,人和动物才能和谐相处(那天晚上,我们就看见路边草地上有两只猫幸福地抛媚眼、调情)。毫无疑问,这些年我走过的小城,比如常熟、富阳等,还有像如皋这样的小城市,就符合这个标准。

如皋是我一直想来的地方,一是读了那篇《影梅庵忆语》,让我对冒辟疆和董小宛的爱巢水绘园充满向往。二是读了李渔的书,才知道这个大才子居然出生在如皋,他的童年、少年、青年都是在如皋度过的(包括后来娶妻生女),前后在如皋生活23年。我的同乡、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只在老家高邮生活了19年,然而他写得最好的文学作品都是以高邮为背景的,可见人之初的东西对人的影响很大。这次我有机会去如皋,除了看看水绘园,就想去寻找有关李渔的气息。

如皋是有名的花木之乡,也是长寿之乡,我相信两者是有联系的。当年我在老家高邮做闲人的时候,经常在通湖路卖花木的摊子上转悠,一问摊主,经常说是如皋人。不过俺那时囊中羞涩,经常是问的多,买的少,好在对方是厚道的花农,也不跟我这个“酸瓜”计较。

李渔在他那本《闲情偶寄》里,将花草树木分为木本、藤本、草本、众卉、竹木五大类,是位当之无愧的花木专家,更为难得的是,他写花草树木不是普及百科知识,而是把花草树木当着人来写,寄托了他的“世间万物都是情”。不过李渔最让我佩服的是,他写花草树木之前,就声明在先,意思是:“已载群书的一句不讲,不是填补空白,就是传布自验之方,要看陈言,请翻他书。”乖乖,如今靠写字混饭吃的,谁有这样的勇气?

比如他写紫薇是一种怕痒的树,知痒就知痛,知痛就知荣辱,所以树木与人、动物一样,也是要尊重的,不能因为它不会说话就随心所欲,乱砍乱伐。比如他写杏树“很风流”,遇到不结果的树,只要挂上少女的裙子,就会果实累累,很是玄乎——说明杏树也是个情种。比如他写合欢树,每到*昏,枝叶就相互交接,名曰合欢。李渔建议此树最好种在闺房内院,更神奇的是,经常用男女共浴的水来浇在根部,就开得花团锦绣。李渔为了说明这个问题,还亲自搞了实验,一棵种在庭外,浇肥水;一棵种在闺中,浇浴汤。结果两者是大不同,后者比前者开得花枝乱颤多了,世界真神奇!

可见正因为有花木之乡的土壤,才让李渔有施展才华的地方。这次在水绘园,我就在盆景园里流连忘返,也会站在那个花房前看人家师傅做盆景,希望将来退休之后来这里拜师学艺。我相信不管将来世道如何,荒年饿不死手艺人。

李渔的祖籍在浙江兰溪,他的祖父跟随“兰溪帮”来如皋做中药材生意,后来全家就移居如皋,当时在如皋城里也算是大户人家了。不过原来的老房子早不见踪影,我也想找个像汪曾祺笔下的保全堂药店,可惜没有找到。只听说在东大街有个李渔纪念馆。

那天,寻找李渔纪念馆很不容易,路上所问行人基本是一问三不知,什么鲤鱼?没听说过。听到这个回答让人很沮丧,也很无奈。

李渔在历史上可谓是一位十项全能文人作家,比如作家、戏曲家、园林专家、剧团导演、出版商、美食家、古琴家、生活美学家等等。如皋人民应该为之非常骄傲,而不像有些路人一问三不知。比如在我的家乡高邮,随便在巷子里找个老太太问汪曾祺,相信都会知道的。

虽然后来我们已经找到那条叫东大街的老街,在那个叫迎春桥的河边转来转去,可就是找不到李渔纪念馆,后来无奈只好走进附近的李昌钰刑侦技术博物馆,去问了那位女工作人员,她回答:“李渔纪念馆就在我们院子里。”

——这个回答让人喜出望外,又觉得匪夷所思。

李渔纪念馆是座青砖黛瓦的两进小院,走进那个青砖月亮圆门,院子里有一汪池水,旁边点缀着花草和竹林,水池旁边有一座李渔的塑像,戴着斗笠的戏剧家坐在椅子上眺望远方。推开纪念馆的格子门,里面全面展示了李渔的生平、作品和艺术成就,让人唏嘘不已。

在去如皋之前,我曾在网上看到有位叫羽离子的人,写了几篇呼吁建李渔博物馆的文章,拳拳之心,让人非常感动,后来看他的提案署名,才知道这位先生是南通大学文学院的教授。我很理解这位读书人的感情,只有对李渔了解越多的人才会真正认识他的价值。但在现实生活中,喜欢呼吁的人是不讨喜的,说得轻一些是找领导的麻烦,说得重一些,也许还会误为捞*治稻草。庆幸的是,如皋有关方面采纳了这位教授的意见,虽然李渔博物馆是建在刑侦专家馆的后院,有点张冠李戴,但总比没有好。相信如皋有李渔这样一个世界级的文化名人,不仅能传播文化,肯定也会推动旅游经济的繁荣昌盛。某种程度上,这位姓钱的教授是给如皋人民送白花花的银子啊。

临走时,小院里突然来了一大批外地游客,不过他们似乎对展览并不感兴趣,而是纷纷在李渔纪念馆牌子前拍照留念,我相信李渔老师在天之灵一定会非常欣慰,毕竟这个平时寂寞的小院有了人的气息。

我静静地写,你静静地读。

老克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